2007年3月13日星期二

乔馨霆关于飞机的理论设想

艺术教育并非单纯的技法与美学的学习过程,对接受艺术教育的儿童来讲,伴随这个过程的思维与创造以及心智的刺激显得更为重要。

我准备让孩子们做些纸飞机的游戏。在相当一段时间,孩子们和我都忘记了这个简单而富有意义的活动,开始折叠飞机,我看到孩子们似乎没有表现出太大的兴趣,似乎从来不知道这是个可以在空气中游荡而带来满足感的东西。直到后来的检视才发觉这堂游戏课的设计出了问题,忽略了孩子的体力和生理问题,不管是折叠还是飞行都给孩子带来了很大的障碍。


幸运的是随堂的家长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教室里父母教师一起动手折叠飞机,对飞机做了各种的装饰。 在工作室狭小的空间里,几个孩子试图让飞机飞起来,明显地我们感觉到了他们的困难。


孩子们对纸飞机飞行的技巧由于受到了生理的限制而最终放弃。我很担心因此给孩子们带来挫折感。

孩子似乎从出生开始就注定有着强烈的愿望要与这个世界发生某种联系,与之游戏、互动从而产生联结。孩子的世界一片神奇,你弄不清楚什么时候他们突然就有了很好的想法并试图付诸行动之种(左,《扇子飞机》):

乔馨霆对飞机的设想

由于折叠纸飞机 对孩子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孩子们都有点无法进行下去的意思。然而他们并没有因此放弃。乔馨霆把纸张大大的展开,随后把整张纸的一半捏成一块,我和孩子的母亲看着乔馨霆把它揉在一起又展开,孩子很果断地宣称“这是扇子飞机。”为了示范这一飞机的操作,乔馨霆则像扇扇子一样做了示范“这是可以扇扇子的飞机。”

孩子并没有满足于这个扇子飞机的改变,仅仅一两分钟,受到母亲的鼓励,孩子的思维发散非常迅速,于是,孩子把自己的经验参与进来。喜欢折纸和手工的乔馨霆组合了这一特长,认真地把纸张折叠,弯曲:“喂,喂......”“这是电话飞机,在飞机飞行的时候随时可以打电话,可以随时跟爸爸通话” (右图《电话飞机》的示范)。所有的孩子都注意到了这个创意,而乔馨霆的想法并没有就此结束。随着她对纸张的不断变化折叠,就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功能的飞机。有时候似乎是先有了想法再去“制作”自己的飞机,偶尔也能看到孩子的幻想与想象的发挥。



左一《变形飞机》
左二《折叠飞机》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