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3月6日星期二

儿童绘画的技巧问题

经常会遇到家长问一个问题:“孩子什么都没有学习过,怎么能画出来?”

为什么这样理解儿童绘画?其实我们过分夸张了学习的作用。试想,我们是如何学会说话的?难道有谁教过我们怎样说话吗?或者是我们在说话之前曾经学习过语法和词语?我想没有,那么为什么孩子非要经过学习才会画画?这仅是我们成人的看法而已!

我的孩子们大多是没有学习过任何技法的孩子,但这并不表示他们无能画出任何的东西。在我上课的过程中,孩子们都要尽可能的忘记他们在绘画。也不暗示任何跟“画”或者“美术”有关的因素。相反的,让孩子们感觉在生活,在游戏,没有哪个孩子不能绘画。如图 4岁孩子作品 《妈妈陪我睡觉》,这件作品的小作者似乎是第一次绘画,尤其是用水粉的形式,然而,工具并没有成为孩子表达的障碍,也不需要先学习水粉表现的技法,孩子自然的就表现出了这幅很有生命力的作品。借由孩子对作品的解释——妈妈在陪我睡觉。我们可以清楚地知道,绘画技法在这里是被孩子所忽略的。

那么,正如我们大多数成人的观点——儿童绘画需要先学习技巧后绘画表达,对儿童绘画是否有更多更好的帮助?我们从一个简单的例子来看看:


上面三件作品都来自于幼儿园的技法学习的结果。我们仅仅从孩子对一个问题的认识来看,孩子对“树”这一物体的认识是否进步或者改变了?我看没有。那么,这个技法的学习对孩子有什么帮助?我想也没有。相反的,由于对“树”这一绘画技法的学习带来了负面的作用——孩子对树的理解固定了,表现手法也固定了,我们无法去分辨孩子要画的是棵什么样的树,它具备什么样的特征。想想看,孩子还可能走入艺术的殿堂吗?

当然学习绘画,我们还有一个理由——想让孩子发挥想象力与创造性。同时,看上面的情况,孩子的想象力因为技法的学习而消失了。因此我们不得不反思,儿童学习绘画技法究竟对孩子的学习生活有没有帮助?

如果没有被“学习技法”这个概念和要求而困惑的孩子是怎样表现树的呢?
如图五,六 。这两件作品同样来自4岁和7岁半。与上面不同的是,他们具备自己的理解和表达方式。也在同阶段年龄的特征上表现比较明显。4岁和7岁半,都符合他们的认识和表现方式。我们能看到树有叶子和枝条,能分辨树的大小和特征。能理解这样的绘画是来自哪个年龄。


那么是不是说明,儿童绘画不需要技法?当然不是,只要画面上留下痕迹,就必定有技法的参与。关键的一点是,儿童所拥有的高超的绘画技法为我们所忽略或者打击排斥。究其原因,似乎可以追溯到我们成人对待儿童的观念上。因为在我们的观念里,儿童是需要我们教的,不教就不懂,不懂就不会,因此,孩子自发所拥有的就不值得我们成人珍视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