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室的遗憾
一到寒暑假,非常多的孩子涌进工作室。虽然我们的工作方式已经是工作室的状态,然而,50平方米的空间依然只能像传统教室一样,尽管如此,孩子们仅仅用小小的纸张、混合颜料、丝线、泥土、胶水、剪刀等工具不厌其烦地或重复或探索性地进行着自己的创造活动,纸张变成了飞机,折叠的纸张还被做成了宝剑,碎纸片被做成了丝带、折叠成照相机………孩子们喜欢这种种的变化。不用片刻时间,小小的工作室已经成了一个创造性活动的场所,每个孩子都成为这里的主人,他们自由在工作室里穿行,各自做着自己的事情。每个孩子的身上巨大的潜力正在被唤醒。
孩子们跟我说:“老师,看,这是我做的”,孩子们把颜料挤到小水桶里,看着颜色一点点变化,5岁的冬冬喜欢把颜料反复挤在盘子里,边挤颜料边混合,几乎挤满了盘子,然后再把颜料放到水里,认真地等待着变化,他经常兴奋地喊,“哇,看,看,水变成红色了…..”4岁的高艺榕喜欢把自己的作品折起来,用自己的小手蘸上颜料再在背面点上图案,3岁多的阳阳则喜欢用大红的色彩把整张纸涂满,然后翘起小嘴巴给我们讲她画面中的故事,而5岁的乔馨霆则热衷于各种各样的探索尝试和创造性的的组合…………
这就是孩子,他们也有自己工作,在他们的世界里无拘无束,快乐而富有激情地工作着......
遗憾的是,空间太小,孩子们各自的创造活动经常被其他的孩子所干扰或阻断,由于孩子的增加,小小的工作室里显然无法满足孩子们自由的探索和尝试,更无法满足孩子的欲望。摆上桌椅和绘画用具,自由活动的空间已经所剩无几。因此,每次上课都乱成一团,孩子们找工具和材料的声音此起彼伏,工具材料提供的不完整和局限性也给孩子们的创造活动造成了些障碍。我们的工作室门口,其他专业的孩子们都羡慕地看着我们的孩子自由的创造,久久不舍得离开。
江平观点:
工作室不同于教室的特点之一,就是工作室里的认同感。工作室是孩子工作的地方而不是接受教育的地方。孩子们必须是工作室的成员之一,并让孩子们对工作室产生一定的归属感,真正成为孩子自己的地盘和工作的空间。在国外比较好的学前教育和美术教育工作室,提供了足够的材料和工具让孩子们自由使用,甚至有的儿童美术工作室是没有教师的。工作室里的每个孩子都是自由自主的,只有当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教师才协助孩子完成他的工作。
1 条评论:
喜欢你的博客 请多指教 谢谢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