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泥塑教学
泥塑跟陶艺不同。
泥塑教育跟陶艺制作更不同。泥塑就是玩泥巴。说得专业些,就是把泥巴玩出“艺术”来。泥塑教育是通过泥巴对孩子的整个成长实施的刺激教育,陶艺是过程,不能玩,要制造。陶艺制作要结果,不追究过程。重要的是成品。泥塑教育跟陶艺制作的区别就在于一为注重探索的过程,一为成品的制作。而泥塑又可以烧制成陶艺作品,但一般而言,烧制出陶艺作品不是孩子的需求,除非教师给予要求,否则,孩子更注重的需求则是玩泥巴的过程。
对于那些受“良好家庭”教育的孩子,要让他们把手弄脏,并反复在泥巴上体会揉捏粘连是件极不容易的事情。“哎呀,脏死了”是我听到的颇多的反应。即便第一次成功接触泥巴,第二次还难免听到同样的语言,他们更喜欢的是彩色橡皮泥。当然他可能也弄过陶艺制作,有现成的工具,只要把教师或者商人准备好的材料一件件往上套,一会功夫,作品就完成了,跟市面上卖的一样的漂亮。

而假如你看到过很多的儿童陶艺作品,是的,那是陶艺。同时,我想你也一定知道,它们已经被规范画和制式化了,如果你够重视孩子的成长,你也能发现,那里缺少了孩子的强烈的、发自内心的创造和表现的欲望。你看不到儿童的自发性表现,相反的,作品中散发着成人的影子和商业的味道。讲求的是外在的商业味道实足的技巧的堆砌而已。
不仅仅泥塑教育,还有很多的儿童美术教育,家长送到培训班,带回来由教师捉刀,孩子帮忙的作品,孩子满足家长欢喜,似乎所有的孩子都能依照自己的需要毫无障碍轻松就可以达到“艺术家”的程度。所以画画的老师很容易教孩子,无所谓对孩子的引导,也无所谓满足各个孩子的个体需求,因为那是非常困难的。孩子们非常高兴,跟着老师,把教师已经准备好的东西往纸上一个个套。很少的时间,很小的思考,很大的作品就完成了,跟画家或者市面上卖的一样的漂亮好看。
这些作品都是孩子们第一次面对泥巴的自然反应的结果。面对泥巴,最自然的反应和处理方式,也带给孩子头脑中很直觉的立体塑造的感受。这是很重要的。现在的绘画教育,大多是平面绘画,对于立体绘画的接触比较少。泥巴的作用在孩子的心智成长中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

这些作品都是孩子们第一次面对泥巴的自然反应的结果。面对泥巴,最自然的反应和处理方式,也带给孩子头脑中很直觉的立体塑造的感受。这是很重要的。现在的绘画教育,大多是平面绘画,对于立体绘画的接触比较少。泥巴的作用在孩子的心智成长中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

泥塑教育最大的作用就是让孩子发挥想象力的功能并实施创造性的刺激,同时孩子们在玩泥巴的过程中体会原始粘土的野性,孩子在这过程中可以释放自己对野性欲望的压抑,找到儿童的天真与无畏。而泥塑教学最大的障碍则是商品化的陶艺制作,因为专门的成品化的制作和现代化工具以及前人所持有的技巧,使得孩子缺少了体会快乐和刺激欲望的机会。橡皮泥的使用则在另外一个程度上淡化了孩子对形体概念的了解,孩子们很早就学会了搓、捏、挤压….一大堆技巧,因此孩子们在使用泥塑的时候,通常是按照橡皮泥的方法来使用泥巴,形体是拼合而成,孩子也不会注意到整体造型的形体观念,这也非常可惜。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