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 学 大 纲
3-14岁
根据心智成长的阶段设置的课程
前 言:
这个课程叫什么名字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课程必须根据孩子的天性的本质与发展来设定,并能对孩子的成长给以协助。心智艺术课程是根据孩子在各种阶段心智发展的需要来设置的。现实中很多的课程只是在名字上给以人假象,也没有一个课程是依照名字来定位好坏效果的。心智艺术的课程鼓励孩子成为有能力的游戏者的同时,希望挣脱孩子心灵的束缚。这个课程的最终结果,并不在于让孩子学习到美术技巧,孩子可能不成为艺术家,但他必须成为生活的经验者。其实所有的儿童教育,工具都差不多,不同的是教育观念和方法,以及对儿童的尊重程度。
课程的重点不在外在的学习,而在内心的体悟。在技巧之外的地方,我们更注重作为人的孩子的心智成长,当然,这其中也包括艺术的追求。无论我们采取什么样的方式、也不管应用任何的手段和工具,发展孩子的心智以及精神是我们最终的目的。作为课程的设计与实践,我们力求触及孩子内心深处的欲望与梦想。
我们不强调一成不变的课程,所有的课程实施都必须在根据各个班级之间孩子的不同而调整。课程必须为孩子的成长服务而非阻挡他们。
早期幼儿涂鸦
身体肌能。绘画是用生理来实行的,对线条的控制与节奏,对画面的构成与制作,都依赖于身体机能的成熟度。画不是为了像,也不仅仅是为了色彩和线条,而是为了体验。体验身体的动作与经验,体验色彩与感觉。刺激孩子体验自己的身体,了解自己身体所能达到的能力与限制。
语言刺激。人有很多种语言,身体,姿态,说,绘画,写作……..。涂鸦并不单独地把语言应用在绘画上,伴随着对语言的刺激,使得孩子可以组织自己的语言、逻辑。
体验。成长是个过程,这个过程包括很多记住了的和遗忘了的经验。借助涂鸦,让孩子保持并主观地看待这些经验,可以促使他们得到更大的成长。
艺术。艺术成长需要熏陶而不是教化。潜力就在涂鸦阶段。对色彩与经验的主观总结和艺术手法的自我探索,发展出诸多的艺术表现。正确的艺术引导足以保持孩子的艺术敏锐性。
幻想。幻想是幼儿最为独特而重要的一种行为,它几乎是幼儿垄断的领域。幻想作为一种心理游戏,给幼儿带来强大的安全感和自我肯定的信心。鼓励孩子幻想并刺激他们幻想的发生。
自我表现。自我表现是孩子的精神和天性。保持孩子的自我表现,给以孩子在表现上的信心与创造性的环境。
幼儿从出生开始,脑子里出现的问题不是“这是什么?”而是“为什么?”
一个是结果,一个是过程。经验了这样的过程,幼儿的心智才开始成长。幼儿的心理特点和生理成长的特点决定了他们不需要去追求“什么”。而是探索“为什么”。因此, 对幼儿重要的不是教他们东西,而是刺激他们去寻找答案。
他们在幻想中体验自己的身体机能,在体验过程中发展出对自我的能力与限制的了解。在满足感的渴求下寻求自我表现的方式。
创造与想象力艺术(初)
创造力。学习组合整理信息的方式。创造性成长作刺激和养育,通过艺术活动与绘画体验,鼓励孩子保持自己天生的创造性成长的潜力。保持孩子独立的看法与见解。
想象力。扩展自己的想象力与发散性思维。美术是一门想象与表达的艺术。缺乏了想象力的参与,艺术就势必成为单纯的形式。众所周知,艺术最大的作用就是开发想象力的潜能。
主动性。学习体会自己的内心与行为,体悟自己与他人的需求。发觉到自己更多的自我需要。
感情能力。学习体会变化的环境,对环境已经周遭事物感受其变化,同时调整自己的行为能力与感受哪里。
4——5岁是孩子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心理需求期。他们渴望找到属于自己的世界,在里面称王称霸,他们也渴望创造世界来显示自己的力量,体现自己生命的意义。这个时候,太多的知识灌输可能干扰孩子思路的发散与创造性的成长。最为重要的是, 他们的想象力与创造性的成长必须与感情很好的结合在一起才变得富有意义。
孩子还有另外一种心理需求,那是不同于想象力与创造性的主动性。他们希望控制世界,表明自己是最强大的。
创造与想象力艺术(高)
创造力。学习组合整理信息的方式。创造性成长作刺激和养育,通过艺术活动与绘画体验,鼓励孩子保持自己天生的创造性成长的潜力。保持孩子独立的看法与见解。
想象力。扩展自己的想象力与发散性思维。美术是一门想象与表达的艺术。缺乏了想象力的参与,艺术就势必成为单纯的形式。众所周知,艺术最大的作用就是开发想象力的潜能。
主动性。学习体会自己的内心与行为,体悟自己与他人的需求。发觉到自己更多的自我需要。
感情能力。学习体会变化的环境,对环境已经周遭事物感受其变化,同时调整自己的行为能力与感受哪里。
竞争意识。学习合理正当地与人产生竞争性的关系。同时学习与他人合作。
增加自我意识。学习体验自己与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对家庭已经社会的联系做深入的探讨。
满足了想象力与创造性和主动性的成长,孩子经历一个心理变化——竞争。在这个特殊时期的特殊需求,足以影响孩子一生成长的积极与否。同时,在正当的竞争中去发展与他人的合作关系,也是此时应该给以启发和鼓励的行为。
体验与合作艺术
自我体验。学习感受自我的需求,客观对待自我的感情。
合作精神。学习与他人共同合作,学习在群体中保持自己并跟环境融合。
观察表现。学习对物体进行比较细致的观察,并把感觉结合在这些观察所得到的事物和经验中,了解社会和周围的环境之间的情感联系。
艺术技巧。适当教授美术技巧与表现方法,同时扩展艺术性表现手段。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