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成长/对比的作品
因为根据作品所做的当前成长分析,请正确对待(仅供参考):
从孩子的作品来看,在对她的智慧发展的刺激上要来得慢些。
《给妈妈请医生》举例(我们省略作者的名字):
在思考上,孩子很流畅对美感的发展比较快而且也很敏感。色彩的视觉刺激很好。
在感情发展上,孩子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她使用的线条基本是几何形状的、没有弹性变化的规矩型的线条。从而在孩子的心理上设置了很大的障碍,使得孩子不能正常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她在表达上的弹性缺乏导致了孩子的警觉性相对低,同时在反应上也相对慢一些,这样的思考和心智模式,导致孩子受到孤立。在遇到环境需要改变的情况,孩子没有办法很快的作出调整和反应,她对环境的改变和调节很难。因为缺乏警觉性,也不能很快的洞察事物深层的变化。
因为情感宣泄没有得到正常的释放,同时造成孩子智慧能力发展的抑制和封锁。在对物体细节上的观察流于表面。而对一件事物的看法和发展也少有发展。我们在刺激孩子的时候相对困难,她对自己的体验和经验的关注比较少,使得孩子更多的依赖外界事物来评判,而对自我的感觉和内心缺乏信心。而同时我们在作品中看到的孩子只重视美感的现象,一方面无法适应新的环境的改变,另外一方面,尝试新的表达自己的方式,从而导致了孩子的智慧和情感发展的停滞。
当然,我们看到了孩子积极改变的愿望,我们必须不断的鼓励和刺激她对自己的感觉,对身体的体验,更多的认识自己的内心需要。这样,当孩子有了改变的准备和信心的时候,她才能很快的打破这个情绪的障碍。而且我们也看到了效果的产生。
在社会性成长方面,由于情绪的影响,孩子显得进步少。知觉上发展开始。尽管美感发展快,同时,在想象力和创造性成长中的刺激却明显不够,我们在她的作品中没有发现自己的符号和语言,虽然它不受我们的干扰,同时也是因为她对新环境的抗拒产生的影响结果。
刺激身体感觉是当前对她比较好的方式。少批判,但对她现在的画面的转变我们应该给以积极的鼓励。否则,她将更依赖以前的心智模式。当孩子有了少许的突破(画面上很乱的东西),要适当的给以肯定和鼓励。慢慢打破孩子的固定模式。
建议:
1 调整孩子的情绪发泄方式。给予孩子发泄和表达自己情绪的环境。
2 鼓励孩子参与家庭讨论或者作社会评论。对事件发表看法。
3 允许孩子生气、愤怒、悲伤。(持续时间可能相当长),为的是发泄积压的情感。
更多建议请跟教师沟通交流。
如图:
因为根据作品所做的当前成长分析(仅供参考):
她是一位发展良好的孩子。无论从各个方面来看,发展都比较合理。
孩子的智慧能力比较好,发展了很多对概念和细节的理解。孩子在情感上的自由是周柠月可以取得较好成就的基本保障。由于她的智慧程度要高,使得孩子在未来的任何领域都可以洞察事态深层的发展,精神和情感的自由可以保证孩子发展的正常合理而少受到社会非正常因素的干扰。我们在画面中看到孩子在写生或者表现中的线条变化比较有弹性,显示出孩子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性较强,当孩子遇到了需要改变自己行为的环境,她可以随时更改自己的行为方式以适应环境要求的弹性。
由于孩子能根据环境的改变来适当保持弹性,使得孩子在面对变化的时候能够很快的融入到社会的大环境中,同时,孩子在画面中使用线条的感觉能根据物体的质感而改变,显得警觉性也很高。使得孩子对大趋势把握的能力非常好。孩子对自己的体验和经验正确的表达,信心和自尊感的建立也没有问题。
对孩子现在的刺激比较合理。少使用颜色而更注重实体的塑造和表达,这样的刺激更流畅而使得孩子的视觉和思考都不受到干扰。当然在美感上的刺激就相对在后面了。作品中显示出孩子有很好的组织能力。
孩子在想象力方面的发展也比较好,而在创造性发展上也没有受到知识的限制。社会成长比较好,有社会责任感意识。是保证孩子成为管理阶层的条件。由于孩子比较丰富的想象力,智慧程度高,在未来成为研究者和管理者是我们值得期待的事情。
总而言之,孩子有积极的欲望和比较好的智慧能力。合理的社会知识,同时有对自己的准确的认知和感觉,具备自信的调节能力和求知能力。有丰富的想象力可以保持弹性。
希望家长继续关注孩子的变化,多跟教师保持联系和交流沟通。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