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3月22日星期四

家庭教育需要双方互动



既然教育是父母和孩子之间的相互关系,那么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双方必须互动。因为教育中涉及到付出与接受。教育需要有对象来被教育,仅仅教育,而对方不接受是达不到教育目的的。教育方法和观念再好,对象必须赞同、接受才有教育目的。

(1) 家长要自我反省

在教育中,首先家长是主动实行者,孩子是被动或者是接受者,那么家长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是否适合,就决定了孩子是否接受合理的主要因素。家长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要时时调整,自我反省。我们的家长,在孩子有了不良习惯或者发生了与自己教育方向不吻合的情况是,应该仔细想想,问题来自哪里,是家长自己的教育方式的问题,还是孩子接受和理解的问题。很可惜的是,家长很少反省自己的教育方式,我们听惯了“我的孩子XXXX”“现在的孩子太难教”“孩子太笨”等等语言,总是把问题归结到孩子的身上,事实上,拥有问题的未必是孩子,可能是我们的家长自己。因为家长经常会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自我判断,认为应该这样教育孩子,而孩子恰恰不接受、不需要这样的教育观念和方法。孩子毕竟也有自己的判断和接受方式。所以,家长在孩子出现了不良行为或者不良习惯的时候,应该反省自己,问问自己:“我有没有不对的地方?”“是不是我的方法或者观念有偏差?”…………

当有人告诉我们关于他自己的事情说,这是领导的错,那是学校的错,这是单位的问题,那是同事的问题,那么,很可能是这个人出了问题。同样的,如果这也是孩子的错,那也是孩子的错,今天是孩子的问题,明天还是孩子的问题,那么,可以肯定的说,是孩子的父母(或者家长)出了问题。相信父母做了这样的思考后,沟通和教育会变得更顺畅。

(2)孩子要自我教育

在接受了家长和学校的教育后,孩子不能单纯的等待外界来教育自己。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要自我教育。自我教育是个很困难的过程,但又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孩子本身不是没有思考意识或者没有灵魂,在自己有了一定的判断和思考能力、接受能力的基础上,每个孩子都要学习对自我进行教育。每个孩子都会在父母或者教师不在身边的时候遇到需要自己做决定的事情,任何情况都可能遇到。那么就要求孩子要在生活中自己学习接受观念、价值、道德、伦理………,要自己用自己的眼睛观察、判断,听,思考,分析………自己建立自己的价值体系,让自己在父母或者教师身上所受的教育发挥作用,相互促进、消化、冲突、淘汰、补充、保留。父母和家长在孩子们的生活周围以及孩子们的交往中能参与的非常少,而且也是不合适的。孩子必须对自我形成一种或保护或放松的自我意识。自己规范和约束自己的行为、控制和调节自己的身心。

(3) 双方要互相理解

教育是个互相配合的过程,没有仅靠单方面可以成功的教育。而教育还是个很复杂的过程。在教育过程的施与受之间难免会有偏差。在教育中,孩子和父母应该相互体谅。作为父母或者家长,大都是第一次,作为孩子也是。教育路上,家长在摸索,孩子也是。很多时候,父母不能完全做到照顾孩子的感受,孩子也不能完全让父母满意。无论是孩子还是父母,都要受到社会很多因素的制约。孩子被自己的能力和认识制约,父母被社会的要求制约,都是两难境地。

应该可以肯定的是,父母对孩子好的本心是绝对的,孩子也不会无故反叛。家长在批评、责怪孩子的时候,是出于对孩子负责的心态,尽管方式可能不合适。没有哪个家长会希望自己愤怒,当家长责骂孩子的时候,要相信一点,家长自己不会是快乐的。孩子在和父母对抗的时候,他们也是希望让父母对自己满意,希望父母高兴的。作为父母或者家长,也应该相信,孩子即使没有成为最好的、最讨人欢心的,他也在尽力想成为最好的。即便,他做错事情的时候,他也是想把事情做好的。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