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3月21日星期三

答家长关于孩子的咨询

儿子喜欢粘我,正常吗

我有一个三年级的儿子,他老喜欢粘着我,有时还动手动脚,喜欢亲吻我。对他这样的举止不知是否正常,这个问题困扰着我,不知各位有没有类似的问题,希望大家帮帮我。

龚江平:

孩子喜欢粘你,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在三年级的孩子基本是10岁左右,这时候的孩子已经有了性意识。不知道您平常是如何跟孩子接触的?这种状况持续了多久?

我不认为应该疏远孩子。给孩子拥抱是个很好的表示爱的方式。但具体的表达可能需要您注意。接触孩子有个好处,就是淡化对异性的神秘感。很多青春期的孩子出现性问题都是因为没有接触过异性的身体。很多家长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不再接触孩子,尤其是拥抱。

身体接触对孩子的好处:

1、消除恐惧感。对孩子的接触是必须的。但不是随便的。时常接触孩子对孩子内心的安慰很好。不管是男孩子还是女孩子,身体接触是很需要的,这让孩子感觉到父母对自己的爱。对孩子是一种精神支柱。

2、自信的建立。经常被父母拥抱接触的孩子,心理是自信的,人格是完整的。不会畸形。在与人的交往中是大方的、健康的。跟异性交往的时候不会显得自卑和懦弱。

3、得到异性的赏识。这似乎很滑稽。但确实是这样。被父母经常身体接触的孩子,在青春期交往中很少或者没有焦虑感。他们既可以赢得异性的欣赏也可以避免同性的嫉妒。

4、青春期平稳。对异性的身体经常接触的孩子,对异性身体没有好奇心,不会做违背父母意愿的身体接触和不正当的身体接触。避免出现性危机。

5、异性接触的注意事项:

注意体位的接触,对一些显示性别特征的部位要避免接触到异性孩子。如,父女、母子之间的接触。正当的接触:对男孩子,对孩子身体接触最好的方式就是运动,在运动中接触孩子,让孩子获得身体的感受性。帮孩子抓背、孩子累的时候帮孩子揉肩、搓腿。对女孩子也是一样,可以在运动中接触。值得注意的是,孩子更需要异性父母的接触。尤其青春期的孩子,异性父母的身体接触将帮助孩子正确度过青春期性危机。(注意接触体位)

请教

 我小孩今年12岁,学习上不成问题,但逆反心理较重,属于大大咧咧类型的,自己的物品不爱惜,不太讲卫生,我觉得女孩子生活习惯一定要好,我从小也认真在注意这方面的培养,但我觉得她越大表现越差,请问各位老师,孩子在习惯方面是否有遗传的原因呢(很多地方表现特象她爸),逆反心理是不是过了这个阶段就好些,谢谢!

龚江平:不知道您基于什么样的要求这样判断孩子。孩子从初中12岁开始,心理和生理变化明显。生理的变化父母可以感觉到,而心理的变化要难把握些:

1、自我意识的高涨;
2、寻求帮助和被帮助的需要;
3、社交关系的建立;
4、独立意识的需求;
5、迷茫和冲动共存在的干扰心理;
6、不安全心态的加强......

您的感觉是对的,这时候的孩子最喜欢说“不”,其实并非孩子在不赞同您的观念或者想法,而是孩子自然的潜意识下的对自我意识需要下的冲动反应。并非本心或者说判断下的行为意识。懂得孩子的需要,您和孩子之间才不至于互相折磨、互相干扰。

孩子需要什么?孩子只需要您静静的看着她就好,没有要求没有批判,甚至可以没有赞扬,她只要您懂她、不干扰她自己思考、自己处理问题。当她需要帮助,您不必主动帮助她,如果您这么做了,得到的只是孩子的反抗,因为您看不起自己孩子的能力,因为您孩子自己的人格(说得重了点)您只需要看着她,等她向您求助(重大事情除外)!

孩子需要反抗您,如果不是这样,她就觉得迷失了自己。她有探索的需要,所以,请您协助而不要帮助。当您觉得孩子在迷失,请您记着,孩子同时也在探索。想办法理解孩子的行为,给予理解的目光、宽容的心理环境。而最难做到的是,您必须容忍孩子的“吊儿郎当”,容忍孩子乱丢纸张、用手在您的面前挖鼻孔。思考但不要对抗,容忍而避免发泄。去了解孩子在行为背后的焦虑和不安,给孩子一个心灵的港湾。

就此现象请教
女儿今年九岁了,上四年级。记得还在她很小的时候,带她出门的时候她有那么几次提醒我:妈妈别忘了关门,第一次提醒的时候我说不出是什么心情,因为她实在是太小了,大概是三、四岁吧。如今已经四年级了,孩子在学校里算是个优秀的孩子,每年都是三好学生或优秀班干部。对学校里的任务也好,活动也好特别地认真,那怕是一次班会她都很认真地做准备,她从来不和小朋友争执,总是让着别人,和小朋友在一起玩,很友善,而且照顾小一些的朋友很是温柔,她总是说,姐姐帮你怎么怎么样。院里有个比她小的小男孩只有5岁,特别地没礼貌,他不但伸手打人,而且用唾液吐,还骂人,但女儿根本不和计较,最多就是说一句厉害的话:"你干吗?!"新学期开始,每天早上都是5点多就自己起床了,因为她的心中有班级的板报还没出完,开学典礼不能去晚.总之,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女儿的这种性格都表现的谨慎而怯弱,很让我担心.我想在这个竞争如此激烈的社会环境下,该让的让,不该让的一定不让,是不是更好呢?

龚江平:

中国有两个词语:“憨厚”和“精穷”。这两个词语解释了“争”与“让”实际的好处和坏处。看似得到了好处,其实却越来处境越难。看似没有得到利益,其实处境却越来越顺。我认为你您的孩子没有什么不好的!宽容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有宽容心更是不得了的。您应该庆幸自己的孩子有这种品格!

从孩子的性格来看,她是个具体型的,规矩型的孩子。这是孩子思考和学习的方式。我个人认为没有必要去改变来迎合我们的看法或者社会未来的看似合理的个性。塑造什么样的性格,首先在于孩子需要什么样的性格,孩子有什么样的思考和行为能力,并不是我们想当然的塑造孩子。必须根据孩子具体的身体、思考、行为、观念来决定培养方向。没有哪种性格是最好的。每种性格的人都有优秀的环境提供给他们。他们也能发展、发挥自己性格的魅力。

请教:这样的孩子怎么教
我有一个外甥女,今年9岁,父母在外地,为了读书方便,再加上父母没时间照顾,从生下来就是我的父母在养。

这个女孩很好动,听我妈说上午新换的衣服,下午放学去接回来的就像个乞丐脏死了。有一次我送她去上学,就看见她放下书包就在操场上和男孩疯跑,说了她也没有改过。总觉得她只要一到外面老是在跑跑跳跳。

这个女孩不爱吃饭。大概是因为到了7岁还是我妈喂的缘故,你让她自己吃饭,一碗饭她能吃到我们放碗,她还有一大半。可零食她却一点也没放过。

这个女孩不爱学习。其实我是孩子的时候我也不愿意学习。可她上课不听讲,被老师罚站。每天的作业她都不知道做哪里。我给她辅导过几次,一道她应该会做的数学乘法应用题,可她口诀不熟也就算了,居然用加法,还停留在二年级,给她讲了思路,当面说懂了,回头又忘了。她课文里的成语老师教过她都不知道什么意思,让她随便用个词语造句,她半天都出不来。可她很会投机,你只要给她一个例子,她回答你的还是这个例子。一看她的作业我就头痛。

这个女孩脾气很大。你说让她快点吃饭,她一生气抬起碗就拼命往嘴里赶;我爸说看见她在教室里不听课,她朝我爸又吼又叫。反正要说她什么她就赌气,要骂她她就大哭,甚至有两次说要跳楼,不想活了,其中一次我老婆哄她,和她说道理,我老婆说得自己都掉泪,可发现,她哭声大,居然没有一滴眼泪。

这女孩很聪明。她知道怎么达到她的目的,比如她想吃零食,我妈不让,她会问我想不想吃;我爸叫她练100个钢笔字,她写到50个时就说看动画片要看到12点(晚上),否则不写。

这个女孩一天一天长大了,我们也开始一天一天开始担心了,她这样下去是好还是坏?我们应该怎么办?她父母不在身边,也没有要接回去的可能。我不和父母住一起,马上也要有自己的小孩了。我父母年纪也大了。现在我们已经感觉到一种压力,虽然很疼爱,可对她真是担心,不知怎么办,是不是长大一点就好了呢?

龚江平:

我觉得这不是教育手段的问题。而是心理需要的问题没有解决。孩子心中无“爱”。曾有个5岁的孩子对他的父母说,“你们现在把我送到幼儿园,星期天才接我,其他什么都不管我,等你们老了,我也把你们送到老人院,过节的时候才接你们。”幼稚的但却是现实的表达显示了孩子缺乏父母之爱的心理匮乏。

隔代教育的问题曾经探讨过很多。对一个感觉不到父母之爱的孩子来说,没有什么是重要的。只要自己感觉舒服,没有人比自己更重要的,包括父母。我认为孩子所有的行为都是一种反抗,对父母的反抗。心理没有被爱包容的孩子,不可能表现同情和理解。因为她本身就没有被理解、被满足,她也就认为自己没有理由去满足别人的要求和规范。所谓的学习就变成一种负担。

没有被爱包容的孩子,没有安全感。过早离开父母的孩子也是。追求安全和保护自己是首先做的事情。所以,这类孩子成熟早,主意多,办法多。但那是在特定的环境中为了保护自己不受到伤害而发展自己的生活技能、是为了自己个人的利益和安全所采用的手段。(因为具体的孩子与家人相处的情况不清楚,难免主观臆断。仅供参考)

没有评论: